中新网南宁11月30日电(记者 蒋雪林)一块普通石头,经过细心描绘,化为精美艺术品;壮族的文化符号壮锦,以石米绘就,这事情发生在广西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图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美术老师黄雪芳介绍以石米绘就的壮锦。 记者 蒋雪林 摄
“作画过程的色彩搭配,还有细节,都比较吸引我。不过,更吸引我的是,它本身独特的绘画方式,因为它是在石头上作画的,很酷!”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五(1)班学生温睿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图为温睿祺(左)与同学在石头上绘画新能源汽车。 李媛媛 摄

温睿祺2023年下半年进入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崇真石艺坊学习以石头作画。崇真石艺坊成立于2019年9月,学校旨在通过石头艺术课程,将石头艺术进行生活化整合,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原则,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石头艺术的了解,助力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从而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及文化自信。
图为崇真石艺坊内精美的石绘作品。 记者 蒋雪林 摄
记者见到温睿祺时,她正在跟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美术教师黄雪芳学习在石头上画小汽车。黄雪芳老师指导她根据石头的外形进行汽车的设计,描绘的是以植物绿色为创意的绿色新能源汽车。
图为黄雪芳在指导学生用石头绘画。 记者 蒋雪林 摄
黄雪芳表示,由于崇真石艺坊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材时,会结合学生情况,初级课程主要教会学生认识并使用不同的画材及工具,以及学习一些简单的绘画技法;到了中级课程,我们就会让学生懂得观察石头的外形,学会应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到了高级课程,我们就会融入一些二十四节气及民族文化等,目前学校还在不断优化课程,希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
图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师生共同完成的宁明花山岩壁画石绘作品。 记者 蒋雪林 摄
黄雪芳介绍,学校在开展石头艺术课程时,非常注意将民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会将壮乡的铜鼓、壮锦、花山壁画等文化元素融入课程中,把“有色”的石头画,变成“无声”的民族文化教育。
走进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崇真石艺坊,可以看到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完成的世界文化遗产宁明花山岩壁画石绘作品;可以看到以石米绘就的壮锦;也可以看到学生们根据石头形状绘就的壮族铜鼓。学生们运用综合材料在石头上展现二十四节气和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学生们将石艺与旖旎风光相结合,把研学活动中捕捉到的自然美呈现于石头上。

图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学生用综合材料在石头上呈现的二十四节气作品。 记者 蒋雪林 摄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校长蓝瑞美表示,学校秉承“做宽”“做活”“做精”石艺坊的创建理念,致力于让石艺坊成为学校的艺术孵化器,引导学生从鉴赏走向实践,从兴趣走向专业,真正让课程实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美育效果。(完)
中新网兰州11月30日电 (魏建军)“从5月到现在,电信诈骗案件断崖式下降,曾经被骗的人还成为我们的反诈大使。”兰州新区公安局中川东区派出所兰石警务区民警岳建功的一句话,让冬日里的兰州新区,多了一份祥和与安宁。
这只是兰州新区1744平方公里土地上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岳建功所在的兰石警务区现有人口33150余人,单位行业场所410多家,“人流大,外来人口也多”,管理难度大。
于是,兰石警务区建立了60余名社区警务团队,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千警进千企”活动,在护航企业发展的同时,排查化解数百起矛盾纠纷,11月辖区电诈甚至降为“0发案”。
在秦川园区小横路社区,村民张良子是这里出了名的木匠,但在一次施工干活时不小心摔伤后,卧病在床,靠他养活的一家人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以前收入行,但要供读三个大学生”。当地社区得知此事后,主动下访,带着政策去解囊,工作人员为他申请了二类低保,并联系帮扶单位协调了一些救助资金和取暖的煤炭给予支持。
兰州新区落实“坐诊接访、出诊下访、会诊约访”的“三诊三访”信访工作举措,逐步实现了“您要说法、我给说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工作目标。

据兰州新区信联办统计:2023年,党工委负责人累计带案下访50余起,通过领导包案,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100%。
图为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中)慰问困难民众。(资料图)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供图
针对“坐诊接访”,兰州新区园区、镇、村各级班子成员定期轮流在党群说法中心现场接待来访民众,倾听民众诉求、了解社情民情,“随来随接、及时办理,来访必接、来信必办”。
“坐诊接访”对能够当场解决答复的问题当场解决答复;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接访领导召集相关部门现场协调,提出具体处理意见,由园区信访联席办跟踪督办,责任部门限期办理答复。
兰州新区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原则,建立多部门联合接访工作机制,定期统计梳理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和涉多部门办理的信访问题。
2023年,兰州新区信联办协调多部门联合处置信访问题100余件。组织律师、心理咨询师和民政部门参与党群说法中心联合接访工作,“做到感情沟通到位、帮扶救助到位”。
在兰州新区公安局秦川派出所所长刘泽看来,这片属于“城乡结合部”的园区,随着2019年化工园区的开发建设,外来人员增多,与本地人矛盾纠纷上升,但通过近年治理,“刑事案件100%破案,村民现可夜不闭户,不再提心吊胆。”
图为秦川派出所开展反诈宣传活动。(资料图)秦川派出所供图
当然,这份荣誉背后,与“平安秦川巡逻队”的日夜付出分不开,他们共同形成了民众的保护伞,让纠纷不出村。民警王大保前段时间也被辖区几起婚恋纠纷缠了许久,有订婚后毁约退还彩礼的,有夫妻酒后吵架准备离婚的……
通过王大保和同事以及工作人员的调解,大部分情侣和夫妻步入正常生活。“婚恋纠纷和感情纠纷是发生刑事案件的主要问题。”秦川派出所副所长张守江说,该所今年截至目前已经化解156起婚恋情感纠纷。

兰州新区信访部门坚持以“事心双解、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为目标,对民众关注度高,久拖不决,化解难度大的信访案件,专门建立跟踪问效台账,通过“线上+线下”采取催办、发函督办和通报等形式进行全程跟踪督办。
“信访量同比下降38.8%!”2023年,兰州新区多部门联合协调处置信访问题100余件,一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信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前10月,园区、镇、村三级部门累计接访302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