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江西彭泽11月30日电 (王剑 汪昱君)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大米加工项目年产大米3000余吨;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打造和美乡村;成立乡贤理事会,探索乡村治理“小屋协商”机制。从“东南飞”到“凤归巢”,江西省彭泽县芙蓉墩镇长山村依靠乡贤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长山村加强与在外乡贤沟通联系,探索建立乡贤人才库,分类整理出乡贤人才50余人。充分发挥乡贤资源优势,通过争取上级资金、乡贤捐献资金、村庄自筹资金等多种方式,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打造和美乡村。
从“东南飞”到“凤归巢”,江西省彭泽县芙蓉墩镇长山村依靠乡贤资源,新修村级公路20.8公里、安装路灯300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彭泽县委统战部供图
当地积极引导在外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工程,新修村级公路20.8公里、安装路灯300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乡贤王华君捐资100多万元用于本村教育事业;乡贤金雪亮自2021年起提供每月600元伙食补助给村小学;长山村联合乡贤与县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每年给全村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

江西省彭泽县芙蓉墩镇长山村乡贤捐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彭泽县委统战部供图
据介绍,当地坚持把乡贤力量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补充,充分盘活乡贤资源,邀请本地德高望重老党员、退休干部教师、致富带头人等成立乡贤理事会,探索“小屋协商”机制,确保“小事不出屋、大事不出村”。今年以来,长山村先后帮助村民调解邻里纠纷80多起,带动6个民生项目落地。
长山村探索构建“乡贤+产业+农户”的共享模式,建设拥有收购、烘干、加工、成品完整产业链的大米加工项目,年产大米3000余吨。通过“村企联合、村村联建”,将长山村“红利”辐射周边,有效带动周边柘林、红桥、三联村集体经济增收。(完)
中新社宁波11月30日电 (张杨彬)“身为国民党党员,应该肩负起促进两岸合作交流,推动和平稳定的责任,不能惧怕被岛内乃至西方某些媒体抹黑、‘抹红’。”中国国民党前代理主席林政则30日在浙江宁波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当天,林政则应邀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宁波)论坛并作开幕式致辞。
“马英九先生曾说,和平没有输家,战争没有赢家。台湾正面临着和平与战争的抉择。”谈及台湾选举,林政则期盼台湾民众能做出正确选择。“两岸同属中华儿女,是一家人。”林政则说,大部分台湾民众的祖先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两岸民众语言、风俗、信仰是相同的,也是共同盼望和平发展的。
林政则回忆,十多年前,初次来大陆是前往福建平潭,当时身为台湾新竹市市长的他受邀为“祖国大陆——台湾岛最近距离68海里”的石碑揭碑。“这十多年间,大陆的变化太大了,说不尽。”林政则感慨,无论是高铁、航天等大国重器,还是医疗、教育等民生福祉,“大陆从政策到落实,说到做到,是经得起看的。”
“浙江是与台湾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最密切的地区之一,我曾去过杭州、温州、丽水等地,深切感受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健全,也感受到‘31条’‘26条’‘农林22条’等惠台政策的扎实推进。”
如何助力台湾民众认识、了解真实的大陆?林政则说,关键还是在交流。“不交流大家不认识,甚至有误会。”他表示,只要来过大陆,民众就会知道,“高铁没有靠背”“民众吃不上茶叶蛋”等论调是多么匪夷所思。
两岸关系的未来和希望在青年。林政则说,他欣喜地看到,抖音、小红书、微博、微信等大陆社交应用软件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喜爱。“台湾民众越来越了解大陆,可以说,社交媒体应该记大功。”他表示,民进党当局操纵部分台湾媒体隐蔽真实、造谣作假的行径已经难以为继,两岸民众越走越亲近是自然而然、不可阻挡的趋势。(完) 【编辑:刘阳禾】